一方面我省靠产业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需要发挥钢铁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的优势,把钢结构住房、厂房发展成新产业。另一方面,当下钢结构住房无论从市场开发,还是生产制造方面都停留在“试验田”阶段,尚未形成气候。
如何让这个新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参加两会的有关代表委员纷纷支招。
提高钢结构的市场认同感,政府引导保障房先“尝鲜”
1月7日,记者采访张家口市长江经贸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张全胜委员时,没想到这位房地产领域的资深人士虽然一口气能说出钢结构住房的诸多好处,但谈及推广却皱起了眉头:“钢结构住房成本高,影响了推广。”一栋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的造价要比钢筋混凝土的高出10%-20%。
“按照规模经济理论,钢构件制造企业达到一定规模,能通过原料采购、产品生产等将成本降下来。”省住建厅厅长朱正举委员认为,成本高问题能够在钢结构住房产业化过程中慢慢克服。虽然钢结构住房绿色节能可循环利用的优势备受肯定,但其在普通住房领域发展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仍是市场对这一新事物尚未充分认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钢结构建筑在全国建筑整体中的比重不足10%,而美国等国家已达到40%以上。这说明我国当下钢结构在住房等建筑的应用,仍停留在“试验田”阶段。
钢结构住房走出“试验田”,推广开来,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加以引导。“不过,不能以硬手腕改变市场行为。”张全胜委员认为,保障性住房多由政府投资建设,可引导保障性住房先“尝鲜”,提高市场认同感,为开发商树立正确导向。
在我省,这样的市场引导行动已经展开。日前,由沧州市政府与河北大元公司共同建设的全省首个采用钢结构建造的保障房项目开工。此项目与传统住房相比,混凝土用量可降低50%,施工过程用水、用电量也将减少,绿色节能环保特征显著。由于钢结构有较好的塑性,可以使建筑结构在强地震破坏时只产生变形而不至于坍塌,安全性也有保证。
“首个钢结构保障房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我省还将进一步推广钢结构住房。”朱正举委员介绍,我省将以保障性住房等为引导,谋划开工建设一批钢结构住房项目,同时鼓励乡村特色民居应用钢结构,推动这种绿色节能可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起来。
“钢铁企业+钢结构企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做大新产业
作为钢铁大省,河北虽然钢铁企业众多,但规模较大的钢结构制造公司还很少。“钢铁企业应积极向钢结构制造公司或钢结构建筑材料供应商转型,通过‘钢铁企业+钢结构企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做大新产业。”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于勇代表认为,去年唐钢中厚板公司与住建部认定的首个钢结构行业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材料采购、工艺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达成了战略联盟,钢结构产品将很快推向市场。
钢铁企业与钢结构企业抱团发展,还要有产业化园区作为载体,而我省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钢结构住房产业化园区。冀南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磁县县委书记李德进代表认为,应考虑在唐山、邯郸、石家庄等钢铁产业相对密集、住房建设较多的区域建设钢结构住房产业化园区,这些地方既有充足的原料又有规模较大的市场,能引导当地钢企转变为钢结构制造商,也能吸引其他省份的优质企业入驻。
“推进钢结构产业化是发展耗钢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唐山作为钢铁大市,一定要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唐山市市长陈学军代表说,依托津西绿色钢结构研发基地,唐山将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设计团队,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好项目规划、选址、审批、用地、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把其尽快打造成唐山的一个大产业。目前,总投资56亿元的津西绿色钢结构研发基地已经部分投产,主要以津西绿色钢结构研发为核心,开发型钢新产品。
“邯郸钢结构住房、厂房发展前景喜人。”李德进代表介绍,冀南新区已开始大规模推进钢结构厂房建设。他们以钢结构住房、厂房等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为重要抓手,发展绿色建材、低碳住宅,远建工住、卓达新材、清华特种新材料等住宅产业化项目已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