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日本九州熊本县在4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发生多次最大震级达里氏6.5级强烈地震,截至当地时间15日凌晨1时,监测到54次余震。至少19栋房屋倒塌。据日本NHK最新消息,目前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950余人受伤。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地震海啸时有发生,抗震成为重中之重,日本一直以来的高设防标准、高警惕意识还是有效的减少了生命与财产的损失。这一点非常知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 日本是如何做好建筑物抗震的?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为了预防地震带来的灾害,建筑物的抗震有着很大的要求,而钢结构建筑在这一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
历史证明主动防震切实可行
研究表明,地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爆发,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从古至今,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刻骨铭心的。
从公元132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最早的地震仪开始,人们一直努力试图通过技术手段预报地震,姑且称之为被动防震。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抵御地震灾害,事实证明,这种主动抗震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了里氏7.9级的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24年,世界上最早的建筑抗震标准在日本诞生。据宝钢钢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贺明玄介绍,20多年前,他在日本求学期间曾遭遇地震,他当机立断地冲出房屋,随即他发现,除他外,所有日本人依然在按部就班地工作。贺明玄的导师告诉他,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国家,国家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严格的规定,在一定级别地震的情况下要保证建筑物不倒。正因为如此,抗震性能优异的钢结构建筑在日本所占的比例较大,地震发生时人们也不会恐慌。
钢结构质量是抗震的保障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期短、易修复、基础造价低、材料可回收再利用,节能、省地、节水等优点已被社会认知,是不是所有的钢结构建筑都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曾担任过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叶耀先说,任何结构的建筑必须保证设计、构造和施工是良好的,钢结构建筑也不例外。不能否认,钢结构建筑一直被视为最佳抗震结构体系之一,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地震表明,在被调查的650栋钢结构房屋中,有17.7%遭到严重破坏或倒塌。调查显示,1981年以前建成的钢结构房屋破坏严重,而1981年以后建成的钢结构房屋则破坏比较轻微,这是因为1981年日本对钢结构设计规范做了修订,反映了日本钢结构技术的进步。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说,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不可能建好一栋大楼再去检验它的基础和主体结构,地震灾害恰好是对各种类型建筑的一种特别检验,尽管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检验。如果能够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如何用技术手段合理地规避、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十分有益的。姚兵表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牢记“生命是第一位”的建筑准则。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说建筑是维系生命的艺术。
随着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钢结构行业涉足钢结构住宅的企业越来越多。在中国,相信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所言“国外钢结构住宅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已不远.